跳繩火了!
跳繩培訓更火了!
在某生活信息軟件上,在北京地區以“跳繩”為關鍵詞檢索,得到832個結果。位于北京海淀區萬柳附近的跳繩班采取上門授課,每節課1小時,每期5節課,一對一價格高達2000元,一對二每人1200元,一對三每人900元。
住在萬柳那里的家長不差錢,但是用砸錢的方式來磕跳繩,還是挺匪夷所思的。
在很多70后、80后看來跳繩實在是最簡單不過的運動了。一根繩子,不限場地,誰都可以參與!不像其他運動,器材、場地等都有專門的要求!如此簡單的運動,現在居然要培訓,還要這么高的價格?考試加分,才是最大的因素。
2014版的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》規定,“1分鐘跳繩”是小學1到6年級的測試內容,一到四年級,跳繩成績占體育總成績的20%;在小學階段,能獲得20分附加分的高優指標正是1分鐘跳繩。而標準中,一年的小朋友良好的要求是一分中跳78個。
而這個要求,其實并不簡單。
有需求就有市場,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,能讓孩子加分就是硬性指標。
引起爭議的是,跳繩需要培訓與培訓的價格,從一節課幾百,到一期課幾千上萬都有,幾乎每次相關報道出現,都會引發人們關于“如此簡單的運動”與“如此不菲的價格”之間沖突的感嘆和質疑。
但市場不會騙人,價格是市場需求最直接的反應。
你會去花2000/小時去學跳繩嗎?